“猪贵伤民,猪贱伤农”的问题一直存在,深究这几年养猪业的大起大落,不难发现只要这种供需关系处于剧烈矛盾当中,那养猪业就难以进入真正健康的稳定发展期,对老百姓的“菜篮子”也会造成伤害。
猪价过低是坏苗头
2019年—2020年,全国猪价高涨不止,一度让国民将“猪肉自由”视为一种奢侈,可这对养猪人来说却好像是一件大好事,养猪年入百万的大有人在。
其实不然,超高猪价下虽然很多人赚了钱,却直接导致消费者吃的猪肉变少了,许多人开始在餐桌上用牛羊鸡肉、鱼肉替代猪肉,传统猪肉消费习惯的改变,这对养猪业反而不好!
2021年,猪价突然开始断崖式下跌!这就是之前“高猪价”埋藏的地雷爆炸了,高红利下大量外来资本的涌入,虽然产能恢复极快,但行业无序发展的情况非常普遍。现如今,回到12元左右的猪肉价格固然让消费者很开心,可这对消费者真的就是一件大好事吗?并非如此!
超低的猪价,首先可能影响未来的生猪供应,现在四川、湖南、河南等养猪大省都在全力“稳产能”,就是担心低猪价下养猪场“去产能”过度,从而导致将来再一次“缺猪”!
换位思考一下,如果让你亏本来养猪,每卖一头猪就反而亏掉上千元,一年亏掉大几十万,甚至还要时刻面临疫情的危险,你还会继续养猪吗?
养猪人辛苦一辈子,最终换的是血本无归,养殖信心也受到极大打击。所以过低的猪价对于产能的稳定是极不利的!所以国家有关部门也开始着急了,已经预知到猪价过低就是一个坏苗头!
国家出手,遏制坏苗头!
国家有关部门预见到了猪价过低的恶劣影响,所以迅速调整了政策,于7月7日就雷厉风行实施了第一次猪肉收储,最终成交企业覆盖北京、浙江、福建、山东、河南、湖南、新疆等12个省份。由于今年第一次冻猪肉收储的总量仅为2万吨,所以很多人都在吐槽“量太少了,起不到啥作用”。
2万吨猪肉的收储确实杯水车薪,但是许多养猪人没想到的是,第二次收储仅仅间隔7天就又来了!
据商务部网站14日消息,商务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、财政部等部门开展本年度第二批中央储备猪肉收储工作,于今天实施公开竞价收储。连续两次进行收储,这显示出来国家“应对猪周期、保护养殖户、保护生猪产能”的决心!
从往年的经验来看,今年的第二次收储可以说是提前到了!为什么国家会这么急于推进呢?个人认为首先是因为当前猪价依旧过低,其次就是国家看准了7-8月是猪价反弹的季节,想利用多重因素的叠加刺激猪价上涨。
所以如果这一次收储也未能刺激猪价上行,不久后应该还会有第三次!总之一定要遏制住猪价过低的“坏苗头”。
重要信号
粮食安全关乎民生,非瘟爆发虽然对行业造成重创,但同时也能感受到一大信号—国家对养猪业越来越重视!
从猪肉收储来看,过去几年进行的收储基本都会间隔2-3个月再进行第二次,很难想象今年的两次收储只间隔了7天!这体现出国家刺激猪价上行的迫切希望。
从猪场环保来看,以往对猪场高度严格的环保要求也有所放松,现在对年出栏5000头以下的生猪养殖项目在线填写环境影响登记表备案,无需办理环评审批。
从养殖用地来看,国家规定畜禽养殖生产及其直接关联的粪污处理、检验检疫、清洗消毒、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等农业设施用地,可以使用一般耕地,不需占补平衡。而且畜禽养殖设施用地不需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,养殖设施允许建设多层建筑。
从各省的情况来看,大家都不再对养殖业敬而远之,以往那种“只想吃猪肉,不愿养猪”的心态正在过去,尤其在全国实施分区防控的大政策之下,各个省份都更加为本省的猪肉供应而想办法。
故而,对于我们最重要的信号,可能就是养猪业的地位在不断上升,将来更能得到国家的关怀、受到人民群众的尊重,促进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。